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审美艺术的未来(5)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库兹威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描述了一个技术“奇点”,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这一临界点。“未来的一个时期(2045年左右)——生物智能(人类)

库兹威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描述了一个技术“奇点”,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这一临界点。“未来的一个时期(2045年左右)——生物智能(人类)与非生物智能(机器人等)高度奇妙融合阶段,人类的智能会逐渐非生物化,其智能程度将远远高于今天的智能——它将超越人类的极限,大大提高人类的创造、想象、记忆能力。”[22]谭力勤在《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一书中认为:“‘奇点艺术’是建立于量子物理学、电脑科技、纳米科技、生物医学和强人工智能等加速发展基础上的,对未来艺术的探讨和预测。具体来说,‘奇点艺术’是科技奇点文明时期的艺术,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阶段的艺术。”[23]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纳米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王天恩则预测,在不同于物能文明的信息文明时代,艺术语言的载体将从原子转向比特,文学和艺术将从表达和认识向创构发展。“在信息文明时代,文学艺术家创构审美信源既可以用原子材料,更可以用比特材料。由于与原子材料相比,比特材料在诉诸人的感官时具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信息文明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新的语言类型,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构空间。”[24]

正如PIXAR公司著名导演和动画师约翰·拉塞特所说:“艺术挑战技术,而技术赋予艺术灵感。”毫无疑问,未来,在强人工智能甚至超级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艺术必将迎来与新技术联姻的转向。人类生物和非生物双方都需要重新定义艺术和艺术家,定义艺术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四、后人类:面向一种开放性的合理性

有人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人类以及人文学者“完全未曾抵抗,几乎没有讨论”,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产生强大的惯性,使得人工智能一往无前,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技术革命,人文学的缺席将会使我们丧失反思的能力和力量。

当前,人工智能在理性认知领域已远远超过人类;由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强强联合带来的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重新认知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信仰的根基;只有审美艺术阵地尚未被人工智能攻破,但也日益受到不断发展着的人工智能的挑战和威胁。随着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关于审美艺术的诸多问题需要在后人类的视域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讨论。

未来的人类主体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尚无从得知。关于“后人类”的设想和描述已成为各个学科热衷于讨论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形态——包括人类的愿望及其各种外部表现——可能正在发生剧变,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当人类主义进行自我转化,成为某种我们只能无助地称之为‘后人类主义’的新事物时,我们就必须理解五百年的人类主义历史可能要寿终正寝。”[25]伊哈布·哈桑在《作为行动者的普罗米修斯:走向后人类文化》中如此说道。“后人类”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我们现在无法对后人类做出预测,因为我们的预测是建立在我们现有人类的智能和认知水平之上的,后人类极有可能在精神和心灵上也不同于我们,以我们今天的精神主体,当然无法理解后人类的精神主体。

但是,对后人类的阐释却是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不懈努力的目标,我们无法得知眼前的道路将通向哪里,但可以思考未来的种种可能。这种种未来图景的构建中,清晰的一点便是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结合,后人类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后人类看来,身体性存在与计算机仿真之间、人机关系结构与生物组织之间、机器人科技与人类目标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或绝对的界限。”[26]在后人类的视野下,关于人类主体性的一些基本假设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后人类的主体是一种混合物,一种各种异质、异源成分的集合,一个物质-信息的独立实体,持续不断地建构并重建自己的边界”[27]。个体生命的存在将被瓦解,人类的关系也将发生颠覆和反转。

2016年乔纳森·诺兰导演的美剧《西部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工智能原本被人类创造出来为了满足杀戮、暴力与性欲,但是,部分人工智能觉醒了,有了自主意识、记忆和思维,它们开始怀疑世界的本质,走向了反抗人类和自我救赎的道路。可怕的是,人类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

霍金正是基于此种意义上的考虑,才做出了人工智能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这样耸人听闻的论断。他认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28]特斯拉CEO埃隆·马斯科近日在一部纪录片里再次表示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未来人类如果阻止了AI(超级人工智能)的目标,就会被AI摧毁,就像人类碾死蚂蚁一样,而且AI是永生的,是不朽的独裁者。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也声言,未来基于大数据和复杂算法的神人一般的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而统治世界。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1/0427/509.html



上一篇:生物样本库的现状发展与思考
下一篇: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精气神文化建构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