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艺术与生命的相遇读阿舍托尔斯泰的胡子(2)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爱情的想象终将从虚妄落入现实的土壤,终将一边经历着现实的泥沙的磨砺,一边又努力在现实的流水中抬起自己的身躯。”⑦经历了结婚生子,从热

“对爱情的想象终将从虚妄落入现实的土壤,终将一边经历着现实的泥沙的磨砺,一边又努力在现实的流水中抬起自己的身躯。”⑦经历了结婚生子,从热烈的爱恋走向平淡如水的生活,再到身为人母,此时的作者再一次翻开安娜的故事,触动她内心的不再是安娜狂热的爱情故事,而是托尔斯泰对于婚姻,对于人生的感悟。从吉蒂与列文的爱情中,作者看到了托尔斯泰本人的影子。34岁的托尔斯泰遇到了比自己小整整17岁的索菲亚,他不相信年轻的索菲亚会爱上自己,正如列文不相信美丽善良的吉蒂会爱上他一样。再美好的爱情日复一日的浸泡在苦水中,也会失了味道。列文和吉蒂的婚姻是托尔斯泰对现实婚姻关系的思考,“看得出他想摆脱婚姻对精神自由的束缚,看得出他希望婚姻能够消除女性对社交生活的虚荣心,拓宽对爱的理解与施予。”⑧虽然婚姻主题不是《安娜卡列宁娜》的终极主题,但是它正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契合,映照了作者在婚姻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与《安娜卡列宁娜》第三次结缘,是作者在父亲病危之时。这一次,作者从书中读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感悟。父亲与小说中的尼古拉一样,不放弃生的希望,但是活着的人如何从早已疲倦的生活中找到生活下去的希望?最终,从列文的身上,作者找到了托尔斯泰所要告诉我们的答案,“答案是生活本身给我的……它是天赋的,就像每个人都是天赋的一样,它是天赋的,因为我从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它。”⑨生命从它最初的形态里就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美的力量,这力量吸引着万物向美的发现前进,生命因此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可以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囊括着人生不同的阶段,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开它时,又会有比之上一次不同的新的体会,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好的作品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原因。

三、让记忆“开口说话”

在第三篇随笔《说吧,记忆》中,阿舍选取了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作品《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麦克劳德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前写下了七个故事,七个故事“像极了七条河流,一路从源头而来,经由——反抗、逃离、懊悔、重返、求助——各自的方式,最终汇聚在——‘花一辈子做自己厌烦的事’——那些顽固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身边……”⑩书中弥漫着的贫苦、寒冷、悲伤的气息,与阿舍记忆中的一部分世界遥相呼应,更关键的是,作者在七个故事中演示了如何清理、摄取记忆的方法,为被记忆所困,想要腾出手来整理、统摄记忆的阿舍找到了一把明晃晃的钥匙。

“时间——如果真有时间这事物的话——在我行至中年的时候,伸手给我一个包袱,我打开一看,那便是关于团场老家的往事与记忆。”11从团场老家回来以后,那些早已被深埋的记忆没日没夜的在阿舍的心底复苏、生长,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拖回到过去,不得不面对童年、故乡的往事在你面前幻灯片似的一幕幕上演。令阿舍极为困惑的是,到底这些记忆花30年的时间从过去赶往此时,是为了告诉自己什么?为了找到答案,阿舍决定着手清理记忆:“我确定那些记忆里有一些更坚硬而稳固的事物在等待着我的下潜。”12

清理记忆的过程让阿舍意识到了自己的“敌人”有多么的强大,使她不得不收起原本的骄傲小心翼翼的应对。恰逢此时,阿舍遇到了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在这部书中,阿舍找到了整理过去记忆的方法,即“将记忆视作一条与生命同等广阔的大河,从所来之处,朝着终其所终的去处,一步步地凝视、触摸、思省,而后将其混沌的整体疏导为各有使命的支流,流经各自的区域,最终复归为一,为零。”13至此,那些在阿舍脑海里下潜的记忆才“开口说话”,也因此,阿舍开始修正对往事和故乡的逃避,和过去达成了和解。

与这本书的相遇,印证了阿舍自己一直以来对于书籍的信赖:“你在渴求,书在等候,除非你的感性与理性已经准备充分,书是不会让你真正遇见它的。”14

四、生命中的活幽灵

《幽灵启示录》是阿舍读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作品《苦炼》所写的随想。在这篇随笔中,阿舍将人们的想象所诞生而肉眼却无法看见的产物喻为“活幽灵”,“他们为我们的精血以及那套杂乱无章的意识世界所滋养,他们作为我们的匮乏或者欲望而存在”,“与我们一样为现实世界所束缚”15,不同的是,“他们无法为肉眼所见的身形都比我们拥有更多可能性”。16某种程度上,这些活幽灵可以突破现实与想象的界限,进入到人生棋盘里,比如对于作家而言,他同自己所虚构的人物(即活幽灵)之间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再如书籍通过印刷进入到人的大脑与心灵之后,也会成为许多人生命之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此,阿舍重点解读了作家与与其虚构的人物之间、《苦炼》与作为读者的自己之间所产生的的奇妙的化学反应。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1/0708/589.html



上一篇:把生命和自然变成风景写在乐黛云先生华诞时
下一篇:多维视域下高水平论文特征分析以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