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研究(2)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课堂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课堂跟踪主要从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意识、注意力、做课堂笔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出勤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

(三)课堂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课堂跟踪主要从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意识、注意力、做课堂笔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出勤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满勤或有特殊情况请假,部分学生偶尔有旷课、迟到现象。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可以专心听讲,认真做课堂笔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部分学生偶尔会走神;但有极少数的学生比较被动,心不在焉,不做课堂笔记,课堂纪律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加强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论

《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很有必要在非生物专业开设,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这一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严格筛选,优化组合,兼顾知识性和应用性,突出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把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融会贯通,倡导以多媒体教学讲解和学生广泛阅读自学、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建设,多角度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学生“乐于选择、主动学习”的课程,使课程真正达成其通识教育的初衷。

[1]冯虎元,杜维波,成岗.非生物学专业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问卷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32-136.

[2]段红英.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73-74.

[3]史玮.浅谈如何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是一门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我校2008年起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了《生命科学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定位、较成熟的内容架构。但对于这门“年轻”的课程而言,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如何使我校的《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充分适应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切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及需要,成为《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注点。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对我校通识教育课程《生命科学与健康》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现场听课等手段获得了翔实的数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调查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效果、情感态度、成绩评定、满意度等内容,旨在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建议与要求,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一、调查对象山西师范大学2017级非生物专业学生。二、研究方法与手段(一)问卷调查法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保证问卷的回收率以及调查对象范围的广度。通过SPSS和EXCEL软件对所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二)随机访谈法对学生采取随机访谈的方法,从主观的角度了解他们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看法,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跟踪研究法深入课堂,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7.03%的学生认为有开设的必要,但剩余22.97%的同学保持着无所谓和没必要开设的态度。谈起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多数同学是喜欢的。影响喜欢这门课的原因各有不同:有63.25%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决定喜欢程度,因老师讲课风格或人格魅力而喜欢这门课程的占20.49%,因其他原因而喜欢的占16.26%。2.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显示:47.92%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非常满意,50.53%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基本满意,但还有1.55%的学生对该课程是不满意的。3.对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跨度大、知识面广,且不易深入。我们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提炼和浓缩,同时结合教学团队成员自身专业背景的分类,完全打破知识的系统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共分为九个专题,每个专题由1—2位相关研究领域具有教学或研究经历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关注度为75.76%,说明学生的健康意识比较强,特别是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形势下,学生期望教师能提供有益的指导。生殖与健康的关注度最高,为84.78%,是因为大学生性发育成熟,正处在性的活跃期,对性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得到正规的性教育。4.对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结果显示:73.92%的学生喜欢讲授、启发、谈论混合式教学方法,26.08%的学生喜欢分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和引导发现法、实验法;在教学手段方面,69.89%的学生们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因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经验,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5.对考核方式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考核包括了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内容。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由课堂考查(课堂讨论、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作业(思考题、课后调查报告、小论文)、学习态度、课堂出勤考查和综合式考查等四种形式,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他们更倾向于用后两种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又分为以综合分析题为主的开卷考试、以客观题为主的多题型闭卷考试、写课程小论文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四种方式,结果显示同学们更喜欢以综合分析题为主的开卷考试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二)个人访谈结果分析除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外,还采用直接走访学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建议:①多选择如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克隆等热点问题为内容的切入点,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在课堂上适当播放一些相关的优秀科教片,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③努力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实验室,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验室中去体会和揣摩。(三)课堂跟踪调查结果分析课堂跟踪主要从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意识、注意力、做课堂笔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出勤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满勤或有特殊情况请假,部分学生偶尔有旷课、迟到现象。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可以专心听讲,认真做课堂笔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部分学生偶尔会走神;但有极少数的学生比较被动,心不在焉,不做课堂笔记,课堂纪律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加强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四、结论《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很有必要在非生物专业开设,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这一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严格筛选,优化组合,兼顾知识性和应用性,突出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把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融会贯通,倡导以多媒体教学讲解和学生广泛阅读自学、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建设,多角度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学生“乐于选择、主动学习”的课程,使课程真正达成其通识教育的初衷。参考文献:[1]冯虎元,杜维波,成岗.非生物学专业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问卷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32-136.[2]段红英.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73-74.[3]史玮.浅谈如何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0/1210/373.html



上一篇:生物样本库的现状、发展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医学教育中面临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